中国网球公开赛,中网2025,China Open网球,中网赛程,中网签表,中网直播/全面聚焦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China Open)赛程、签表、比分直播、冠军赔率及选手动态,打造中文网球资讯首选平台。
赛事经济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其突出的带动效应,在扩大投资、激发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和牵引作用。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相关负责人在十五运会主媒体中心接受采访,深入解读“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成效与亮点、十五运会如何激发赛事经济带动区域发展,以及“十五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与目标。
“十四五”以来,我国体育产业持续提质扩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体育总局也高度重视发展赛事经济,聚焦赛事安全保障、品牌培育与消费联动,让体育成为拉动内需、提升产业能级的重要引擎。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京沪两地分别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和劳力士大师赛、世界赛艇锦标赛等多项大型赛事,形成集群效应。对于各大城市而言,此举不仅提升了整体形象,更掀起了旅游、餐饮、住宿等多行业的消费浪潮。据统计,仅中网一项赛事,观众总数便超36万人次,门票收入8800万元,综合消费金额3600万元,特许商品销售额1250万元,同比增长六成以上。
此外,群众体育也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流量密码”,高质量赛事持续扩大供给,推动全民健身深入百姓生活。在“浙BA”嘉兴赛区预选赛中,仅售9.9元的门票竟创下47.05万元的总收入。在“赣超”举办期间,宜春赛区每场比赛可吸引球迷近万名。宜春市在今年1月至10月共举办体育赛事活动234场次,全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71.71亿元,同比增长12%。
“可以预见,正在进行的十五运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全国性体育赛事,也将充分激发粤港澳地区体育消费潜力,释放区域协同发展新动能。”该负责人表示。
十五运会作为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承办的全国性高水平综合性赛事,既在体育层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又成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
截至11月16日,十五运会市场开发收入达18.4亿元,涵盖赞助、捐赠、门票、特许经营等方面。广州和深圳共接待游客1804.9万人次,旅游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5.33%和24.48%,展现赛事活动对文旅消费的强劲拉动力。
在文体商旅融合方面,广东以“首发经济”为核心,创新推出十五运会特许商品及体旅融合特色展销会,打造“可带走的全运记忆”,推动体育IP价值转化;香港制定为期十年的体育康乐设施发展蓝图,分期建设约30个体育中心、游泳池、运动场、公园等多元化设施;澳门则采取社区化运营模式,巧妙地将十五运会与日常商业活动相结合,节约办赛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此外,粤港澳三地在场馆建设与城市功能提升方面也收效显著。广州对广东省奥体中心等场馆进行改造,实现质量和功能双增强。香港建成的启德体育园集体育、休闲、娱乐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了世界级运动场地和配套设施。澳门对塔石体育馆等现有体育硬件进行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凸显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些场馆设施不仅服务于十五运会,更将在赛事结束后转而面向社会开放,成为拉动城市经济、优化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
展望“十五五”,该负责人表示,将借鉴十五运会经验,多措并举进一步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激发赛事经济活力。
首先是强化政策引领,加快编制新阶段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赛事经济专项政策,深化赛事消费监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发展合力。
其次是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积极引进国际高水平赛事,拓展分站赛、系列赛等办赛形式,加强“三大球”职业联赛建设,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自主IP赛事,并持续办好高水平青少年赛事活动。
第三是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鼓励各地灵活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区域,延伸体育空间功能,打造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推动场馆延时服务,发展夜间体育消费,鼓励数字技术与体育场景深度融合。
第四是推动业态融合创新,促进体育与文旅、商业、健康等业态联动,推进“赛、展、节、游”一体化发展,做强“票根经济”,提升赛事综合效益。
第五是筑牢赛事安全底线,严格实施高危险性赛事行政许可,加强赛风赛纪和“饭圈”乱象治理,完善赛事运营、设施、安全等领域标准体系,确保体育产业根基稳固、赛事经济健康增长。
该负责人表示,赛事经济正成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十五运会为契机,中国体育将继续在扩大内需、促进融合、提升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夯实基础。(转自11月19日《中国体育报》01版)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邮政编码:100763联系电线网站联系电线